法典记华书楼>玄幻>大明之雄霸海外 > 第593节 庙堂风波
    如此不敬,这可是两榜进士,崇祯元年录取的天子门生!

    没钱的话,儿子都会造老子的反!

    旗牌官告辞之后,周六一踱步,独自一人坐大堂上,呆呆出神。

    崇祯朝药丸了!

    在嘉靖年间,大臣们还会给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真心的说:只要君臣一体,上下同心,大明朝振兴起来,那不过是“瞬息之间”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到了崇祯皇帝的时代,整个社会的失望累积出来的颓废,已经让大臣们只有两个选择了;第一个选择就是甘愿为气数已尽,很快就要灭亡的明朝殉葬,以气节,例如刘宗周。

    另一个就是“上顺天意,下应民心”,顺天应人,为改朝换代搏一把,或者直率的说,就是做腐朽没落的明朝的掘墓人,去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时代。

    例如孙承宗,这老头子最看得开,他的理念不是为颜常武卖命,也不是为了钱财爵位,而是为了华人去努力,争取阳光下的新地盘。

    既然大明烂了,他无力改变,那么就助颜常武开拓东南亚,为华人找一处安居之地!

    可以说,从中国传统的,还有当时的具体文化环境来讲,大多数崇祯皇帝身边的大臣们,都是在这两个思想之间来回摇摆的。只是不管摇摆到那端,都是认为明朝已经“没什么戏”了,指不定那天就完蛋了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明知是海贼的东南府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行其道的道理,不知道有多少官吏豪绅向东南府示好。

    毕竟东南府与他们同文同种,毕竟东南府已经有了好些大明的官员在那里过得很好,带了一个好头!

    给大明官吏豪绅阶层有得选择的话,他们肯定选东南府,不会选择蛮夷,更不会向流寇低头!

    大明在走向尽头,而东南府种的树要开花结果了!

    周六一叹了口气,收拾一下情怀,作出决定。

    他叫来老成家人,低声吩咐几句,老家人面露诧异之色,悄悄离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