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典记华书楼>穿越>五代逆天 > 第四十八章 江湖节度使
    范质提的七条建议,马云很快便开始实施了。不过从纸面上看,这些都是好意见,可是有人得利必然就有人失利,放奴、入户、换钱先后都有人或阳奉阴违,或直接反对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情况,马云一方面全力开动捕风房,这个时候不是捕风,而是放风,说什么放奴有什么好处啊,换钱有什么益处啊,说的既大义凛然,又丝丝入扣,利民便民;另一方面,对于顽固分子,马云动起手来毫不留情,有了些杀鸡儆猴的例子之后,反对的人越来越少,这些措施居然顺顺利利的执行下去了。至于饥荒,也只是荆南四州高层官员知道,对下、对外,一致宣称楚王已经运来大批粮食,粮食价格稳定,今年冬季根本不会缺粮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由于南平王盘剥变得身无分无的百姓,荆南节度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说:修建归州、峡州的城墙,开挖渠道,扩大荆州的水田灌溉面积。

    但就修城墙而言,节度使府就搬下了大量的命令,比如:修城墙要砖,那么卖砖的商人,必须招纳穷苦的百姓若干人做工;另外参加修城墙的百姓,一家只能出一个劳动力。而且工钱就是铁钱,而不是发粮食。这样工人拿了工钱以后,就不止卖粮食了。

    一家出一个劳动力,这么劳作一天,干的活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家四五口人吃饭的了。节度使府财力有限,现在才是仲秋时节,这么做一来,可以让百姓自食其力,避免由于饥饿铤而走险;二来,一家只出一个劳动力,那么他一天做的活,差不多正好够吃,免得他们拿多余的钱来囤积粮食,毕竟现在节度使府存粮也不多,外面的粮商还没有被大批的吸引来。万一这些人都去买粮食,那么粮食的价格就会上涨,有心人说不定就会嗅出真相来,大批的囤积粮食,到那时粮荒可就严重了。

    于此同时,节度使府密令地方收集稻草、木材等物品,为过冬未雨绸缪。

    当楚王的命令达到江陵的时候,马云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。本来马云不愿意这么大张旗鼓的,在马云心里,他老爹也不过就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割据头子,也没什么号召力,咱们关起门来自己把旨意这么一领就得了。

    可赵普说道:“现今荆南粗安,自岳州二来的官员倒是好说,可南平投降过来的官吏目前在归、峡、荆三州为数不少啊。这些人不知道我大楚的政策,就算王爷多加安抚,心中仍难免会惴惴不安,与其这样,倒不如我们热热闹闹的迎接楚王的诏令入城,把楚王诏令的内容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开,一来让百官安心,二来也想百姓显示一下我大楚的威风。治民之道,在于一张一弛啊。”

    马云点点头,又问道:“赵兄,你的捕风房最近建的怎么样了。”

    赵普为难的说道:“捕风房主要以驿站和捕快为主,这些人探听到消息后,经由驿站传到节度使府,现在只是初具规模。要想搜罗万象,就得把摊子铺大,眼下渡过饥荒首要之事,捕风房这边缺银子啊。”

    看着赵普张嘴就要叫苦喊穷,马云连忙劫道:“这次安定南平,捕风房的功劳很大啊。要不是妥善的引导舆论方向,南平放奴、入户、换钱等事情也不会那么轻易就推广开了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赵兄刚才的提议,让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。我们在江陵大张旗鼓的接了楚王的诏令,然后把这诏令在四州传播一遍,伴着诏令,命令捕风房,宣传咱们大楚兴的义军,除的是残暴之主,这个残暴之主,指的就是高从诲、司空熏这一小撮贪婪亡命之徒,南平的百姓是好的,部分官员也是好的,坏就坏在那一小撮不法分子上了。”

    赵普点点头,忽又说道:“王爷,是不是顺便宣传一下,中原朝廷的旨意呀?”

    关于范质提出的向朝廷要荆南节度使的建议,马云私下里也赵普、李骧商量过,两人都认为这是很必要的。这个年头,皇帝的旨意,在南平、大楚这些地方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,至少比楚王的诏令要管用些。不然楚王也不回让范质绕一大圈,最后才回到长沙。

    马云点点头。

    赶到江陵传旨的高进,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挥收到这么隆重的迎接。刚过了长江,上了岸,岸上就是一阵锣鼓声,紧接着就是一通鞭炮。岸边上迎接的人,官职也不低,节度使府掌书记吴班亲自相迎,将他请上轿子,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,送到了江陵城。